0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简单的说就是骨骼强度下降了,容易发生骨折。正常人的骨头像是压缩饼干,而骨质疏松的骨头就像是苏打饼干,又松又脆。由于骨质疏松症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尤其是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发生的脆性骨折,老年人常见于髋部骨折,脊柱椎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等。据统计,我国60~69岁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高达50%~70%,老年男性发病率为30%。但是很多人到了发生骨折时才发现自己早就得了骨质疏松症。因此加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人群的健康宣教及采用多学科联合制定锻炼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年龄增加造成的器官功能减退、组织细胞老化是主要因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合成转化不足,肝、肾功能减退,肌肉衰退,对骨骼的应力刺激減少,对骨代谢调节障碍,均影响骨代谢,导致成骨不足,破骨有余,骨丢失,骨结构损害,形成骨质疏松。此外,老年人常并存多器官疾病,这些疾病及相关的治疗药物,都可能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在人一生中不断发生变化,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骨密度会持续增加直到35岁左右达到骨密度峰值。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激素水平的变化,身体的骨量开始下降。一般来说,骨密度峰值越高,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越低。因此,年轻时通过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提高骨密度峰值,是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的骨密度测量结果。骨密度检查可以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不仅能够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骨质状况,还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对绝经后女性、50岁及以上男性建议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根据测量结果来判断骨量正常、骨量低下或者骨质疏松。如果发生了髋部或者脊椎椎体等骨折,即使没有骨密度的测定,在治疗骨折的同时也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
运动和日晒
推荐老年人遵循个体化、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规律地进行一些中、低强度的多元化运动(有氧运动、肌肉强化、平衡训练等),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进行一些负重运动来增强肌肉强度和预防跌倒。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30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75-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不建议进行下蹲、登楼梯、爬山等运动,避免弯腰、扭腰等过度运动或不恰当运动带来的副损伤。尽量参加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可促进钙元素的吸收,进而促进钙盐在骨骼中的沉积,提升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但需防止强烈阳光照射灼伤皮肤。
2. 饮食和补钙
推荐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摄入含有优质蛋白质、丰富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均衡膳食,摄入足量蛋白质。多摄入富钙食物,如奶类及其制品、大豆类及其制品、水产类、坚果、深绿色蔬菜等。钙和维生素 D 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元素。建议50岁以上中老年人每日元素钙摄入量为1 000-1 200 mg。中国人群日常饮食中的钙含量通常偏低,因此可通过饮用牛奶或补充钙剂来增加钙摄入量。研究表明,乳制品、钙和维生素 D 的摄入对于提高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风险有积极影响。动物的肝脏及瘦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比如羊肉、鸡肝、牛肝等。海鱼是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例如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等。鸡蛋含有的营养物质很多,蛋黄还有较多维生素D。另外奶制品,比如牛奶、奶酪、奶油等,都含天然的维生素D。
3. 生活习惯
研究表明,吸烟对于骨骼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一定要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碳酸饮料和含酒精的饮品,这些都会加快骨质的流失造成或加重骨质疏松。尽量避免使用会增加骨丢失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老年人应注意跌倒的预防,避免脆性骨折的发生,应选择合适的服装和鞋子、科学选择和使用适老辅助器具、进行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定期进行防跌倒评估等。
4.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如果通过骨密度确诊了骨质疏松,或者发生了髋部或脊椎椎体的脆性骨折,就需要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来进行治疗。钙和维生素 D是基础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骨吸收抑制剂(双磷酸盐类;地舒单抗;降钙素等);骨形成促进剂(特立帕肽);双重作用药物(罗莫佐单抗);维生素K2;中成药物等。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和其他慢性病一样,需要长期、个体化治疗,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供稿者:聊城市人民医院骨外科副主任医师赵北)